当前位置
CURRENT NEWS
肿瘤研究所简介
肿瘤研究所的前身河南省肿瘤防治研究队病理组(建于1976年),享受第一届国务院政府津贴的裘宋良教授为第一主任。目前研究人员7人,其中高级职称4人,中级职称2人,博士学位5人,实验技术人员2人;留学归国人员5人,博士生导师2人,硕士生导师2人;河南省“青年千人”1名,河南省卫生科技领军人才2人,郑大学科特聘教授2人,郑州大学优秀拔尖博士1人。研究所多学科交叉,多领域融合进行肿瘤防治和治疗领域的研究,先后和美国德州大学、挪威奥斯陆大学,及德国癌症研究中心开展国际科研合作。研究方向主要涉及:1)肿瘤早期诊断分子标志物与肿瘤流行病学的研究;2)光动力及光、声遗传学在肿瘤及其它疾病治疗中的应用;3)生物纳米材料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。在读博士研究生3名,硕士研究生20余名,为科研课题的实施和学科梯队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撑。
近10年来,研究所主持十二五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一项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项,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1项,教育部人才项目1项,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,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项目1项,国际合作项目2项,其它省部级项目十余项;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;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文章近100篇,获得发明专利近十项。
目前,我所秉承“开放兼容,务实创新”的态度,立足现在,放眼未来,大力引进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及青年学术骨干,力争把我所建立成一支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科研队伍。
汲振余简介
汲振余,1965年8月生,山东莒南人,医学博士,研究员,博士生导师,现任河南省(郑州大学)医药科学研究院院长,主要从事肿瘤早期癌变机理和免疫信号调节以及影响光动力学(PDT)效应的因素及机制等方面的研究。曾作为访问学者赴挪威奥斯陆大学肿瘤医院进行合作研究,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,军科委项目1项,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子项目1项。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,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3项,国家发明专利3项,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,获河南省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和河南省优秀青年创新人才称号,郑州大学学科特聘教授,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。中国光学学会生物医学光子学专业委员会委员,河南省药理学会副理事长,河南省抗癌协会抗癌药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,河南省抗癌协会肿瘤光动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。
代丽萍简介
代丽萍,女,汉族,1970 年 5 月出生,医学博士,教授,郑州大学学科特聘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肿瘤研究所副所长,河南省肿瘤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。兼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常委,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疑难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,河南省抗癌协会精准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常委。2003 年毕业于郑州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。2006-2007 年赴德国癌症研究中心做博士后研究。2011.12-2016.6 在美国德州大学 (UTEP)进行博士后研究。主要从事肿瘤分子标志物和肿瘤流行病学方面研究,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3 项,入选河南省“中原千人”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计划(2019年度),获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青年基金(2011年度)、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(2004年度)、河南省高校创新人才支持计划(2009年度)、河南省医学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计划(2016年度);发表学术论文 100 余篇,SCI 收录 60 余篇,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,参编著作、教材和译著 6 部。
张丽果简介
张丽果,博士,副研究员,硕士生导师。重庆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士和硕士学位,法国贡比涅科技大学生物力学,生物材料,生物工程系博士学位。研究领域主要涉及生物纳米材料,声遗传学,及生物信息学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。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一项,国家教育部留学归国人才支持项目一项,人社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择优资助项目一项,河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一项,河南省教育厅重点资助项目一项,河南省卫生厅科技攻关项目一项,河南省属科研单位社会公益项目3项。参与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一项,参与国家自然基金4项。发表文章二十余篇,其中SCI十余篇,申请专利近十项。担任中国疑难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,河南省抗癌协会肿瘤光动力专业委员会委员,中国生物医学学会会员,中国声学学会会员,河南药理学会会员。
刘静静简介
刘静静,博士,讲师,硕士生导师。1987年5月生,河南濮阳人,2008年本科毕业于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,2008-2011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攻读免疫学硕士学位,2017年博士毕业于荷兰伊拉斯姆斯大学医学院,从事乳腺癌分子分型与肿瘤标志物的研究,博士期间发表多篇SCI论文。2018年3月起入职郑州大学,评为郑州大学拔尖博士,目前在省医药科学研究院肿瘤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,主要研究基因或蛋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与预后的关系,并探索该蛋白或基因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分子机制,为肿瘤的诊断与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。